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轄區範圍: 中山區位於臺北盆地中央,東以木柵捷運線興松山區為鄰,西以淡水捷運線與大同區為界,南沿市民大道與中正、大安區相連,北以雞南山與士林、內湖區毗鄰。全區面積一三‧八八四二 平方公里。有圓山〈海拔三五六公尺〉、劍潭山海拔一五三公尺〉的山丘地帶,基隆河自東北方進入本區,向西流經士林區匯入淡水河,其北面濱江街、五常街一帶昔日埤塘遍佈,河溝縱橫其間為低窪地區,其餘則屬平原地帶。 ◎ 轄區沿革: 中山區在乾隆年間,僅建有上埤頭庄、下埤頭庄、周厝崙庄、新庄仔等村落而已。至日據時期發展為圓山町、宮前町、三橋町、大正町、御成町、大宮町、上埤頭、下埤頭、朱厝崙、西新庄子、中庄子、大直等。日據末期又合併為大正區、御成區、中園區、宮前區、大宮區、下埤頭區等六個區會。民國 34 年臺灣光復, 國父來臺住宿於梅屋敷〈在臺北車站東側中山北路現為國父史蹟紀念館〉,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締造民國之豐功偉業,將上述六個區會合併命名為中山區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成為高樓林立公司行號雲集國際觀光飯店金融機構匯集的商業區。  ◎ 健康服務中心沿革: 政府自民國39年起陸續在全省各鄉鎮區成立衛生所,民國40年4月由農復會補助成立台北市中山區衛生所,編制九人,設址於林森北路 530 號,直屬臺灣省臺北市衛生局,開始為中山區區民服務。 民國56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中山區衛生所隸屬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由於人口激增及業務增加需要,於民國58年奉行政院58.7.23人政貳字第06239號令核准擴大編制員工為43人,並將負責人職銜由原主任名稱改為所長,民國64年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64.1126北市衛技字第24592號函增設大眾門診部服務市民,增設內兒科、外科,加強大眾門診業務,由市立醫院輪派醫師、藥師、檢驗、護理人員來所支援,以提高醫療水準,績效良好頗獲地區市民讚許。 於民國68年7月依據行政院指示加強偏遠地區醫療保健服務,成立中山區劍潭保健站,負責劍潭里、明勝里、康寧里和福樂里之醫療保健、防疫、公共衛生、衛生教育、心理衛生等業務。民國79年7月因台北市區里調整,中山區劍潭保健站移撥士林區衛生所管轄。 因舊有房舍已破舊、狹窄,且因應集中服務區民之需要,於民國72年7月遷入松江路 367 號中山區行政大樓,合署辦公擴大為市民服務。民國79年7月台北市區里調整,由十六行政區調整為十二區,衛生所配合修增編制為49人,內設一組、二組、三組、會計、人事、秘書等單位。 第一組:辦理醫療保健、防疫、公共衛生、衛生教育、心理衛生等。 第二組:辦理營業衛生、食品衛生、職業衛生。 第三組:辦理醫政管理、藥政管理、災害救護等。 民國86年12月門診業務,移轉臺北市立中興醫院辦理。民國90年因中山區行政中心大樓建築結構體荷重不足,加以921地震後,牆面有明顯龜裂,為配合行政大樓做結構補強,故於90年6月至91年3月暫搬遷至中山北路2段59巷21號2樓之4,該址現已改名為中山區民活動中心。 民國94年1月1日由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組織修編,原二、三組業務移歸衛生局管理,衛生所改名為『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內分個案管理組及健康促進組繼續為本區市民服務。 個案管理組:掌理家戶健康管理、弱勢族群服務、優生保健、中老年防治、及個案管理等事項。 健康促進組:掌理學校衛生、婦幼衛生、癌症防治、生命統計、社區健康營造、急救技能訓練、衛生教育宣導及研考、文書管理、庶務、出納等事項。


◎歷任首長


(一)衛生所時期:


主任—翁通逢(40.04~59.07)


所長—吳昌禮(59.07~62.09)


許木溪(62.09~70.06)


楊錫璋(70.06~79.06)


常維鈺(79.07~80.02)


李勝一(80.03~86.08)


梁濮生(86.09~89.07)


王維政(89.08~93.12)


(二)健康服務中心時期:


主任—王維政(94.01.01~97.08.06)


容笑英(97.08.06~103.3.13)


韓國強(103.3.14~108.1.15)


林柳吟(108.1.16~112.8.24)


袁旅芳(112.8.25~迄今)